首頁
新聞導讀
媒體聚焦
圖說北科
視頻新聞
合作交流
教育教學
科學研究
校園文化
阿爾伯托——“建黨百年之外教與北科的故事”系列采訪
阿爾伯托-科內霍(Alberto Conejo)是墨西哥人,初入職場的他曾在冶金公司工作了大約5年,這是他從事冶金事業的開端。后來,他成為莫雷利亞的一所技術大學的教員,并在冶金系工作了近30年。2018年底,科內霍懷揣著熱情和夢想來到我校,繼續從事他的科研工作。在我校,他致力于研究電弧爐,這是一種在中國發展非常迅速的煉鋼工藝。
胡安——“建黨百年之外教與北科的故事”系列采訪
胡安·曼紐爾·卡諾·桑奇(Juan Manuel Cano Sanchiz)是考古學副教授,他開授了國內唯一的工業考古學碩士課程,始終致力于發展工業考古學,并使之成為與工業遺產研究和技術史等更廣泛領域對話的新的工作路線。
詹宇飛: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詹宇飛,男,漢族,出生于2000年11月,中共預備黨員,就讀于北京科技大學高等工程師學院自動化(卓越計劃)專業,2017年8月入學,曾獲國家獎學金、冠之獎學金、人民特等獎學金、新生人民獎學金一等,連續兩年獲得北京科技大學優秀三好學生。中國國際飛行器設計挑戰賽電動滑翔機(P5B)項目全國二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非數學類)一等獎、北京市卓越聯盟工業智能競賽二等獎、第五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北京賽區三等獎、北京科技大學數學競賽三等獎、北京科技大學物理競賽三等獎、“億智杯”人工智能創新大賽三等獎、第十三
路新:滿懷赤誠培育桃李 匠心筑夢奮勇前行
她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追夢者,捍衛者,更是踐行者。20年來,她將青春和熱情全部奉獻給了自己熱愛的教育事業和科研事業。作為一名教師、一名學者、一名工程師,她耕耘在三尺講臺上,暢游于材料科學的海洋中,埋頭在鈦合金應用研究實驗室里,始終踐行“奉獻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用青春芳華譜寫著勞動者的人生樂章。
何善存:以愛守護 平安花開
2002年來到北科大,從此深深扎根校園,用19年的青春和汗水,守護著校園的寧靜和安全。他不僅是北科大的一名保安分隊長,也是學校微型消防站站長及義務消防隊隊長和反恐防暴應急隊隊長,在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中,抓捕小偷、追蹤嫌犯、部署安保、撲滅火災、消防培訓,將全部的心血投入到校園安全的點點滴滴。
李萌:扎根脫貧攻堅一線,助力秦安共圓夢
李萌,法學博士、副研究員,現任北京科技大學黨委組織部副處級組織員,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西川鎮小寨村第一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中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沙昊:作一棵樹,不畏風雨,向陽而生
他常想象自己是一棵樹:在立足未穩之際,廣泛扎根汲取營養;在小有所成之時,修剪枝葉集中生長;在枝繁葉茂之間,不畏風雨向陽而生。
張勇:鉆堅研微志高遠,桃李不言自成蹊
他在合金材料領域深耕多年,碩果累累;早年赴新加坡深造,曾被評為2009年Top100世界杰出科學家;他與學生們是忘年之交,被稱作“充滿煙火氣的張老師”;他就是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勇。
龐曉露:問題從實踐中來,成果到實踐中去
問題從實踐中來,成果應用到實踐中去。長期以來,龐曉露致力于從工程實踐中凝練關鍵問題,著力揭示膜致韌性基體開裂機制,推動高溫界面結合測量方法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覃京燕:創造美,傳遞愛
覃京燕教授作為中國第一批設計學科、計算機學科和新聞傳播學交叉學科博士,開創性地提出量子思維與智能信息美學概念,并將人工智能、大數據、萬物互聯、虛擬現實等高科技技術結合設計文化美學。
頁次:1/35 每頁10 總數342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轉到:
第 1 頁
第 2 頁
第 3 頁
第 4 頁
第 5 頁
第 6 頁
第 7 頁
第 8 頁
第 9 頁
第 10 頁
第 11 頁
第 12 頁
第 13 頁
第 14 頁
第 15 頁
第 16 頁
第 17 頁
第 18 頁
第 19 頁
第 20 頁
第 21 頁
第 22 頁
第 23 頁
第 24 頁
第 25 頁
第 26 頁
第 27 頁
第 28 頁
第 29 頁
第 30 頁
第 31 頁
第 32 頁
第 33 頁
第 34 頁
第 35 頁
版權所有? 北京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 | 技術支持:比鄰品意網絡有限公司
河北快3